中医体系里食疗是特色之一,不乏体现在平时的饮食习惯,口口相传,其中有一条极为普遍的忌口禁忌:吃补药忌白萝卜。在这里将阐述一些这条禁忌是否具有绝对性。 在中医营养学里,白萝卜性味甘辛微凉,有行气助消化、化痰止咳、润肺利肝、清凉解毒、除燥生津等功效。《本草纲目》里记载白萝卜功效: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故大部分中医师对于虚证病人或在开补益方药时会嘱咐少吃或忌口白萝卜,以避免雪上加霜,或导致补益方药功效打折。 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民众的饮食质量明显提升,营养摄取较过去容易且丰富之外,生活节奏紧凑易导致食不定时或暴饮暴食。而在加上马来西亚的美食多为油腻厚味之品,故现代人的体质较少为纯虚体质,更多为湿热瘀滞夹杂脾虚,是实虚夹杂的情况。这类人在服用纯补益药物时容易出现上火腹胀不欲饮食等,而他们适当地服少量白萝卜,反而补中有通,通中有补,上火腹胀等情况会明显减少又能达到补益作用。 这就应对上了中国民间有句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人们冬天多进食油腻食品以确保热量温暖,故多容易出现过食而消化不良或发烧,这时候配上白萝卜行气清凉能很好地避免以上情况。 由此可见食补忌萝卜这口传禁忌并非绝对,而是需按个人体质和饮食状态去决定是否该遵守。而不确定自身体质情况的人可以寻求中医师的诊断和帮助。 林晗航 中医师 随笔
何为虚不受补
马来西亚的中药店铺里最常见且销量最好的药品类型莫过于补品。普遍上民众对于维护身体健康或身体质量方法的概念,就是吃补品,但凡觉得疲惫,无力,精神欠佳等,就会吃补药例如人参,黄芪,当归等药材进补。 但其中不乏有一部分人群,叙述自身觉得气短无力、精神疲惫等一派虚相,但稍服用补品则上火(表现为头疼,或咽痛,或失眠,或口腔溃疡,或便秘等等热相)。这就是民间俗称的“虚不受补”。 实际上“虚不受补”的原因有数种,例如服用的中药性味所补不对应患者所需,其中有一类常见的,也就是该患者身体确实本质虚弱,但同时具有外邪阻滞,例如最为普遍的“湿气”、瘀血等。 形象化而言,将人体视为一个杯子。阴阳气血充足的人比喻为一个盛满了液体的杯子。而“虚不受补”的人,就如一杯空杯,但杯口被一层塑料所封,以至于注入液体(补阴阳气血之药)时,液体无法进入杯中,只能频频溢出杯外(表现为俗称的“虚不受补”上火)。而这一层塑料,在中医理论里称之为邪气。中医师则需要辨别这层“塑料”是什么(或湿、或瘀血等),从而进行辩证论治。简单来说就是:用正确的方式将塑料层移开,并且往杯子里注入液体。 故自觉是“虚不受补”体质的民众,建议可寻求中医师的诊断治疗,避免自身盲“清”盲“补”,反而弄巧反拙。 林晗航 中医师 随笔
口腔溃疡≠身体大热
马来西亚的气候炎热潮湿,其美食多辛辣厚味,且因为工作繁忙常熬夜等,故大马人极为常见的日常病症其中包括发热,也就是俗称“上火”。其中普遍表现为自觉体热明显、双目干热、咽干痛、或便秘、口腔溃疡等,其中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极为常见,故大马街巷不乏茶饮室或路边摊贩卖各式各样的解暑清热凉茶,例如王老吉,菊花罗汉果茶,夏枯草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大马有部分人群常年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症状,但观其生活作息正常,平时饮水量足够,无嗜辛辣食品,无便秘问题等。这类群患者常述饮用各种凉茶或冷饮后,口腔溃疡会暂时痊愈但频密复发无法根治,此起彼落,极为困扰。这类人是否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大热而“上火”? 在中医理论的辨证里,人的热证可分为“实”和“虚”。而其中“实热”型口腔溃疡,多为多食辛辣油腻消化不良或便秘(排便干硬)等情况所引起。此类口腔溃疡发生多为急性且疼痛剧烈,属于阳盛类,通过清热祛湿通便等对治疗后基本上可根治。而“虚热”型口腔溃疡,也就是普遍所说的“虚火”所致。这类患者的口轻溃疡发生进程缓慢,疼痛并不剧烈但绵延,溃疡复原常需一周以上,偶伴有牙龈易肿等,部分可见伴有平时排便偏不成形,易腰酸疲累,寐质量不稳定等。这类人本质为阴虚类(部分可为阳虚),导致虚火上升,从而引起口腔溃疡。而此类口腔溃疡患者饮用市面上的清热凉茶,其中并无“补阴”或“补阳”作用,所以“治标不治本”,能让口腔溃疡暂时缓解,但无法阻止其反复发作。严重甚会导致患者本质更虚,使口腔溃疡更频密发生。 故在此建议发现自己口腔溃疡偏于“虚火”类的患者们,可寻求中医师的治疗以达到根治,切勿过度饮用清热凉茶或冷饮。食疗方面可尝试一周饮用2-3次黑豆水。(黑豆具有补肾滋阴去虚火的作用) 林晗航中医师 随笔